陈光宪:苏交——“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美图案”

对苏州绵长的文脉,醇厚的文蕴,以及苏州评弹团、苏州昆剧院、苏州芭蕾舞团等蜚声海内外的 “文化苏军”队伍,苏州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都足够了解。对于苏交的诞生,他认为这是一件“顺应苏州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潮流”的事情,也为本土交响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作为苏交的“当家人”,谈及乐团自成立以来的“表现”,陈光宪用了“惊讶”这个词。作为国内交响乐领域的权威人士,他是苏交从筹建到发展至今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这支年轻乐团也承载着他的骄傲,“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集合来自各国乐手、购买乐器,举办演出,可以算是交响乐团组建历史上的一场奇迹。”

陈光宪把乐团的高效筹建和运作归结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化运作’的创新形式”,乐手们强大的专业功底则使得合作更容易。

“苏州交响乐团是一支全新的乐团,它的发展就如同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美的图案’。乐团未来在演绎西方经典的同时,还将在创作中融入苏州元素,用交响乐这一国际化的语言,来讲述苏州的故事。”

陈光宪的语气永远是那么柔和而充满自信,就像一个宽厚而笃定的“大家长”,从他温柔中透着坚毅的眼神里,你能够读出,他会继续带着“苏交”这个新生的“大家庭”,去挑战下一个征程。

陈光宪-年册_meitu_1.jpg

Q: 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参与到苏交的筹备中来的?

A: 2014年底我从上交退下来,之后从2015年开始担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中国交响乐峰会,主要讨论的就是怎样去促进中国交响乐的发展。

也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苏州方面找到我,说有组建自己城市交响乐团的想法,希望我能帮忙筹备。因为已经退休,家又不在苏州等各方面的原因,起初我是有些犹豫的。不过听了苏州方面对这个乐团的详细设想之后,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峰会一直想要做的事,然后就加入到这个筹备组之中来了。我们从一开始就定下了目标:要把苏州的这个团,做成一个榜样出来,让更多的地方看到,为交响乐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更多新的可能。


Q: 在过去一年当中,最难过的一关是什么?

A: 最难的是找人,找到真正适合我们乐团的优秀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招募乐手的视野放在了全球范围。即便如此,在乐团临近成立只剩不到两周的时候,还缺着4名大提琴手。有时候我上午还在国外面试,晚上就要回来继续处理乐团成立的行政工作。

不过哪怕暂时没有人,我们整个招聘团队对这个标准的把控始终都是非常严格的,宁愿暂时缺人,也绝对不降低一丝一毫的标准。一切取决于他(乐手)自身的水平,他是副首席的水平,我们只能把他安排在副首席的位置,哪怕首席位置暂时缺人,我们也不能承诺直接让他变成首席,这是对乐团负责,对观众负责,也是对艺术负责。


Q: 您对乐团2018年有什么期望?未来5年呢?

A: 关键问题职业化,这也是我们在筹备这个乐团的时候就定下的目标。职业化就是要让整个乐团的运转符合艺术规律,像乐季的制定,指挥、曲目、参演人员的选择,观众的培养等等方面,都需要以一种职业化的方式去进行。只有更加职业化,一个交响乐团才能够真正融入世界主流的交响乐演奏圈之中,未来才有机会往更高的层次走。

很高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招聘、乐季执行,乐器选择等方面都做得不错,不过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乐团在2018乐季,能够按照既定的演出计划,坚定执行,用更高水准的演奏,更科学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化程度。职业化会有一个过程,整个乐团也会随着这个过程,一起变得更好。

不管是未来3年,还是5年,乃至更久,我对这支乐团都是充满信心的。

我们从2016年3月开始筹备,到2016年11约8日就正式成立了,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集合来自各国乐手、购买乐器,举办演出,可以算是交响乐团组建历史上的一场奇迹。”我非常感谢来自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为整个团队的努力感到骄傲。

既然已经创造了第一个奇迹,那么我相信,在苏交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当然,通往奇迹之路肯定不会平坦,但我们会一步一步走,相信接下来,苏交每年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