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阳:继续在艺术道路上身体力行

 

图片1.png


Q: 您对于苏交这个⽣于金鸡湖畔的交响乐团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和期望呢?


陈燮阳:苏州交响乐团是一个新建的平台,到目前为止才两年多,但是在国内的交响乐领域里影响还是很大的。

因为它的起点比较高:苏州交响乐团定的目标就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这是一个奋斗目标,当然我觉得还是一个长期工作。因为毕竟它成立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磨合时间还要相当一段时间。但我们将此作为一个目标来奋斗,踏踏实实地进行排练、训练、演出,完成每一个乐季。


然后我觉得苏州交响乐团应该更贴近于苏州老百姓,为苏州的老百姓服务,另外,苏州的工业园区有很多的国外的一些专家员工,也要贴近他们的需求。

当然除了苏州以外,我们还要走到国内的演出甚至是国际上去。实际上,我们已经走出国门了好几次了。比如我带着苏交刚去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早些时候,今年春节,我们去了纽约联合国大会新年音乐会。

我们就是扩大影响,我觉得苏州交响乐团前景还是蛮美好的,因为在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两方的关怀和支持下面,我觉得它很有希望、很有前景,能够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达到我前面提到的两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图片2.png


Q:您一直致力于带领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您在从艺五十周年后依然活跃在指挥舞台,并加入了苏州交响乐团。您作为苏交音乐总监,在乐曲编排上是如何融汇苏州地方特色的?又是如何推进苏交国际化发展的?

 

陈燮阳:苏交的特色首先是经典作品,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莫扎特演奏的经典作品有助于乐团夯实基础,同时苏州人民也可以欣赏到国外经典交响乐。

特色之二当然还是研究中国作品。我们很重视中国本土的作品,所以我们每年都会推出国风音乐会。去年推出的泱泱国风就非常受欢迎。票房也非常好,全卖完了,观众反应也非常热烈。

今年我们举行了第二期泱泱国风,演奏作品全部是中国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同样地,票房也很好,观众非常喜欢。苏交作为一个品牌,每年都有泱泱国风的演出,观众也很期待。

 图片3.png


Q:您指挥过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也与朱践耳老先生的深度音乐合作,包括录制《朱践耳管弦乐曲集》系列唱片等,这些都是您带领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所作的尝试。

那么时至今日,您回望之前所作的这些尝试,有哪些心得体会,又有过什么样的遗憾?

 

陈燮阳:作为一个指挥家来说,我认为我这一生应该说还是比较圆满的。我的人生的目标大部分都能够展现和实现。但是当然也有遗憾,也有不成功的例子。但是总体来讲要比较满意。

那么目前虽然我年龄也应该说比较大,是吧?但是我精力和体力脑力都还可以。所以我想继续在艺术道路上身体力行,能够达到、做到的就尽可能地努力做到。

 

 图片4.png


Q:您从国外访学归国后“转战”交响乐,积极推进交响乐体制改革,1986年您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第⼀位文艺院团的总监。

那么您可以向我们简单介绍⼀下“音乐总监”这⼀机制的意义吗?

 

陈燮阳:我从美国学习回来以后,学习国外的机制。原来我是上海交响的团长,团长什么都要管的,房子、工资这些行政类的事务我都要管,我觉得这对一个指挥家而言,有点浪费时间。

因此我引入音乐总监这一制度,音乐总监主要负责艺术层面的事务,行政事务由经营部门来负责。比如我现在担任苏州交响团的音乐总监,就主要负责业务和艺术层面的工作。

所以这样的这样的体制,我觉得还是比较科学的。至于有的单位成功不成功,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毕竟制度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体制本身还是比较科学。

 图片5.png


Q:您可以简单地评价⼀下国内交响乐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吗?


陈燮阳:我们中国现在由于经济腾飞,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原来交响乐团数量很少,而现在不断地有新的团体成立,这说明这种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中国交响乐团的发展很快,除了团体越来越多,硬件建设越来越好,各个省市的很多地区都建了大剧院、音乐厅,这样我们演出就不愁没有空间和场地。

很多人对此有异议,认为这是不是浪费?但我认为建大剧院、音乐厅是好事,毕竟观众是需要培养的。作为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看的远一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重视文化,对一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现在中国交响乐的发展迅猛,作品越来越多,乐团也越来越多,学习音乐的人更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音乐人才也很多。尽管目前发展已经很快了,但还是很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引进人才、培养观众。 



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