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交响乐团艺响空间里,静静地摆放着一台看上去极具年代感的钢琴。它拥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琴键由象牙做成,历经了几代主人,由同济大学退休教授万明玉女士捐赠给苏交。
万明玉祖籍苏州,年少时即前往上海求学,退休前任同济大学教授,是同济大学外语系的重要创建人之一、“同济大学卓越女性荣誉奖”获得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希望可以为这台钢琴找个好的归宿,于是通过朋友联系上了苏州交响乐团,在苏交成立五周年之际,把这台极具纪念意义的钢琴捐赠给这支家乡的年轻乐团,“希望它可以被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万明玉向苏交团长陈光宪讲述这台钢琴的历史
Q:您和这台琴有什么样的渊源?
A:我是在大概12岁那年,因为身体不好停学,所以就开始想学钢琴,刚好我的姨父家,他家有一架钢琴,比较老了,是我姨父的妹妹学琴时候弹的,所以(钢琴)应该是比我大的,那时候已经三十几年了。他们就把那架钢琴借给我,搬到我那里,我就开始学琴。
这个琴呢,已经是风风雨雨经历了好几年,后来我大概从六六年六七年以后我就没有再练琴过,琴谱都丢了,全部都没了,所以你们问我现在会弹琴吗,我可以说我不会,只认识乐谱了。
那个琴呢是十年动乱的时候搬走,后来又找回来,当时因为没有得到好的保护,有点破破烂烂,所以稍微整修了一下,所以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但是里面的还是可以的,那个琴键还是可以的,那个白的,基本上可能还是象牙的。但是黑的木头呢,已经有点掉漆不是太好了。
我现在为什么想把它捐掉呢?因为我知道钢琴的年龄越大,它的价值就越低,至少我想这个钢琴可以变成一个复古的时代的时候的需要嘛,所以我就想,把它扔掉舍不得,把它卖掉根本不可能,所以我想唯一的,让它有个很好的归宿,那就是送掉,捐掉,是这么一回事。
我姨父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他的妹妹要学琴所以就有这个琴,后来我的表哥啊表姐啊他们要学琴的时候都用这个琴,但是他们年龄都比我大,后来也都没有从事艺术的那种工作,所以就等于扔在那里,他就给我了,那个琴。
现在过去了好多年,上次人家来问我还弹琴吗,我说抱歉,大概要重新开始了,虽然有人说老年人手指动动是非常好的,我现在主要是打字,打字手指的灵活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弹琴已经不大行了,想好好弹一下好像已经不灵了。
我希望它呢,今后能有个很好的结果吧,不是随随便便变成一个废东西,被扔掉。
Q:经过跟苏交的联络,之后有考虑去这支家乡乐团听一场音乐会吗?
A:我当然很愿意很高兴,我出生在苏州,所以小时候的印象还很好,我在苏州的小学还念过,大概念到两三年级吧,对我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1937年来上海的,后来去过几次苏州都是旅游性质的,也没有好好住过,也没有回家看过,所以现在我知道苏州发展的非常好,我最近一次去苏州是去了苏州博物馆,那是也比较好久好久了,因为那时候是我们的校友会,组织去苏州参观,专门看那个苏州博物馆。有机会,后面身体条件如果允许的话,我很想再回苏州看一看,去看看家乡的变化,听一听苏交的音乐会。
万明玉手持捐赠纪念证书与陈光宪团长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