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川VI.姑苏》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江南的古城苏州。作者从苏州的历史出发,选取了“吴越回声”、“寒山月落”、“虎丘行吟”、“金鸡新韵”四个意象,将之放在广阔的历史维度中予以呈现。作品在苏州的音乐中得到灵感,并与“望川”系列的音乐语言作了结合。以圆号为核心,以音绘色,在细腻婉约之江南韵味与宏大丰富的音乐表达中,从古至今描绘出苏州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展现出华夏大地的千年气魄。
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
获奖选手
一等奖
文子洋(中国)《望川Ⅵ.姑苏》
二等奖
刘欢 (中国)《狮子林》
三等奖
马里奥·奥亚纳德尔(智利)《天空之镜》
优秀奖
刘健(中国) 《鼓铮III》
竺天威 (中国)《四美图》
胡一轩 (中国)《独歌》——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
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
决赛评委
(顺序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列)
陈燮阳
苏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陈燮阳,曾任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常任指挥、中央歌剧院院长。1984年出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1986年被任命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第一位文艺院团的总监。1985年以来,陈燮阳先后赴苏联、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瑞士、韩国、朝鲜、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奥地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指挥本团或当地著名乐团举办音乐会,均受盛赞。1998年1月和1999年2月,陈燮阳率中央民族乐团赴奥地利、德国、丹麦,在世界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和柏林爱乐大厅,以及其他城市音乐厅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2000年8月,他又率中央民族乐团赴美国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的巡回演出,其中包括在纽约著名的林肯艺术中心举办音乐会。他带领上海交响乐团2003年在美国11个城市的巡演、2004“中法文化年”的欧洲巡演,以及2007年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会,好评如潮。特别是2004年6月20日,为庆祝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25周年,由他指挥上交在柏林爱乐大厅举行的庆典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
陈燮阳现为上海交响乐团名誉音乐总监、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特邀指挥、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指挥、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和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会长。多次选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
金平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留学美国,获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作曲博士学位,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任终身教授,作曲和音乐理论学科主任。他曾任美国新音乐协会主席,美国Davenport管弦乐作品比赛评委主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高峰高原柔性专家,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音乐学院作曲教授。
金平的作品多次受到国内外著名交响乐团、室内乐团和艺术机构的委约及首演,包括辛辛那提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Bang On A Can,Ear Play,Newstead Trio等。他的作品广泛演出于北美、欧洲、亚洲和南美等国家和地区。金平曾获全国艺术歌曲比赛一等奖,民乐创作金钟奖,他的六重奏获纽约州艺术委员会颁发的个人项目最高奖。
钱仁平
作曲理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秘书长、《上海音乐学院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华人作曲家手稿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音乐年鉴》创刊主编、《中国歌剧年鉴》创刊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秘书长、电子音乐学会副会长、音乐评论学会理事。曾任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科研处处长。主要从事音乐理论、中国当代音乐、音乐文献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秦文琛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秦文琛接受过包括柏林交响乐团、波恩贝多芬国际音乐节、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大量国际音乐机构的委约创作。已有近百支国内外乐团在世界范围广泛上演过他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国Intercontemporain 乐团、德国Recherche现代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意大利Antidogma欧洲现代乐团、日本东京都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荷兰新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交响乐团、瑞士凤凰室内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韩国现代乐团(CMEK)、波兰华沙交响乐团和几乎所有中国最优秀的乐团。
他获得的荣誉还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宝钢优秀教育奖以及 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
徐昌俊
198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2000年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1995-1996年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进修,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入选《中国人物年鉴:1989》,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2004—2010),天津音乐学院院长(2010—2021)。现为天津茱莉亚学院院长、天津音乐学院茱莉亚研究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德国西科斯基音乐出版社签约作曲家。
主要音乐作品有:柳琴独奏《剑器》、室内乐《寂》、交响合唱《我们的祖国》、混声无伴奏合唱《江雪》、声乐套曲《彩色的版图》、歌曲《黄土情、黄河魂》、扬琴协奏曲《凤点头》、民乐合奏《妈阁天后的遐想》《龙舞》《融》、琵琶协奏曲《滇之旅》、管弦乐《节日狂想》、交响诗《雪域高原》、交响音画《美丽天津》、管弦乐幻想序曲《夸父传奇》、二胡与琵琶双协奏曲《岭南印象随想》、编钟与民族管弦乐队《编钟徊响》、手风琴独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许忠
许忠是享誉国际乐坛的中国指挥家和钢琴家。现任苏州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上海歌剧院院长、苏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海峡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意大利维罗纳夏季音乐节、歌剧院首席指挥、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与戏剧学院国际歌剧主席、英国BBC 卡迪夫世界歌手大赛外部评论专家。2012至2015年期间,许忠出任意大利贝里尼歌剧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洲音乐家出任意大利著名剧院该项职务。2013至2019年期间,出任以色列海法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许忠亦成为以色列音乐史上首位担任乐团总监的中国音乐家。
多年来,许忠一直以指挥家和钢琴家的“两栖”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与许多国际一流乐团和大师有过良好的合作,在钢琴以及指挥领域尤其是歌剧指挥领域得到了欧洲各大歌剧院以及国际古典音乐界公认。他指挥过的交响乐团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意大利米兰威尔第交响乐团、佛罗伦萨五月歌剧院交响乐团、西班牙塞维利亚皇家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等。并与斯卡拉歌剧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佛罗伦萨五月歌剧院、维罗纳歌剧院、巴塞罗那利塞乌大剧院、瓦伦西亚索菲亚王后艺术歌剧院、巴黎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德国莱比锡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香港歌剧院等长期保持紧密合作。
2010年,许忠荣膺由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勋位。2018年,许忠荣升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军官勋位。
张萌
博士,编审,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理事、中国评论协会音乐舞蹈艺术委员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
张萌长期从事世界音乐领域方面的研究撰写有《悲玄之音——论日本邦乐的审美特征》《武满彻音乐创作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等论著,并出版译著《从音乐看日本人》。因工作关系,每年参加、观摩近百场有关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表演以及音乐学术研究领域的音乐会及研讨会等活动,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先后发表于《音乐艺术》《中国文艺评论》《人民日报》《人民音乐》《文艺报》《钢琴艺术》《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音乐周报》、新浪网、搜狐网等媒体,曾荣获2018年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论文。2012年起至今,参与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年度发展报告(音乐分报告)》的撰写工作。
周湘林
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作曲指挥系主任、创作表演与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兼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作曲分会副主任。
曾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管弦乐作品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大型作品三等奖;“第三十三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原创作品奖;“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大型优秀作品奖;“上海优秀文艺人才奖”;“上海文艺创作单项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二项)“贺绿汀基金奖”三等奖(三项);“傅成贤音乐奖学金”一等奖等。
其作品多次被评为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南京以及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等地上演,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台北音乐荟萃、中国首届电子音乐节、首届中国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日本爱知世博会、韩国东亚国际现代音乐节、法国里昂打击乐系列音乐会等。